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,面積約2.7公頃的圓山遺址,於西元1897年被日本學者依能嘉矩等人發現;為全台規模最大的史前時代貝塚,也是最珍貴、罕見的多文化層史前遺址,更因其豐富的內容,帶動了臺灣考古學的發展,至今仍為太平洋區有名的考古遺址。
圓山文化存在時間約西元前2800年至西元前500年。主要遺址除了圓山外,還有芝山岩遺址上文化層、關渡遺址下文化層等;大部份分布在淡水河兩岸及新店溪下游的河岸階地。貝塚為最大的特色,主要是由半淡半鹹水性的烏硯、鐘螺及川蜷螺等貝類的空殼堆積。依貝塚中保存下來食物殘渣推測,當時已知飼養家畜,並以撈貝、漁獵及農耕為生。另外,貝塚中還有豐富的石器、玉器、陶器、骨角器及墓葬等。不過因為台北的快速開發,導致圓山遺址殘存的部分面積不大,但仍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,於西元1988年評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,並規劃圓山史蹟公園。 |